小程序的诞生,给许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加快其发展速度。例如,出行领域的摩拜单车、电商领域的拼多多等企业通过开发小程序,获得了高速发展。
摩拜单车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摩拜在微信小程序上线后即成为小程序的首个爆款:两个月新增用户2400万户,用户增长50%,其中通过小程序注册的用户与App相比增长30倍。出行是用户的刚需,用户以往的出行方式有乘坐公交、飞机、地铁、高铁、的士、自己开车等,但是用户离开交通工具以后多数情况下还至少需要步行数百米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成为用户的刚需痛点,此时摩拜单车很好地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由于微信扫一扫功能的普及,微信扫码解锁已成为用户最普遍的使用习惯之一,用户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快速解锁、骑行,真正解决了出行问题。
使用摩拜单车App与小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新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扫码开锁,而不需要再花费手机流量和时间等待下载App,只需微信扫码即可解锁、骑行,通过微信的庞大使用用户量与扫码使用的便利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增长量与新客户转化率。
阿拉丁指数排行榜显示,在2018年1月小程序游戏面世以前,排名位于前列的小程序为零售电商与工具、出行类目,小游戏出现后迅速占领了高位。从榜单趋势中可以看出用户使用娱乐、新零售电商、工具类小程序更为频繁,如下图。
拼多多是一款拼单类社交电商,用户可通过邀请朋友拼单获得更优惠的购买价格。据拼多多公布的用户数据显示,自2017年5月上线小程序至2017年11月积累过亿用户。拼多多运营者表示看中的正是11.4亿户的移动用户,而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则达9.8亿户。借助微信的庞大流量入口及社交分享的便利性,拼多多打通订阅号、服务号、小程序作为营销协同,抢占了小程序的趋势红利。
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手机游戏的火爆使手机电池受到了较大的考验,电池电量不够用成为智能手机使用者的痛点。随身携带充电宝十分累赘,不携带充电宝则出现电量不足关机现象,这些场景催生了“小电充电”“街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
小电充电小程序满足了用户的低频刚性需求(如下图)。据小电充电联合创始人表示,小电充电半年时间即累计2500万用户,日均订单超过50万单,而95%的用户来自小程序。用户通过饭店、商场、医院等不同的场景扫描小电充电小程序即可借用充电宝。微信的庞大用户基数与小程序方便快捷用完即走的特点,为小电充电带来了突破性的用户增长与上亿元的市场空间。
小程序的出现,迎合了用户懒惰和追求方便的共性,不需要注册和下载、用完即走、不占内存,并且通过一个简单的二维码就可以使线上和线下实现无缝连接。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线上流量红利日渐式微,由于实体经济开始转型,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的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之下,传统的线下实体店经营者要在这波趋势中获得流量红利,就必须找到可连接线下场景的入口,小程序正符合这样的条件。
第一,小程序是线下商业入口。小程序作为连接线上和线下的媒介与桥梁,自带流量属性。线下门店的二维码、微信小程序中“附近的小程序”、小程序搜索栏是小程序最大的流量入口(如下图)。例如,线下的典型场景是查找周边的餐厅、商超便利店和酒店等,以往用户都通过“大众点评”(本地的吃喝玩乐消费点评网站)来搜索附近的店铺,现在用户直接通过附近小程序即可找到附近的店铺。又如,以往用户进入一家餐厅需要等待服务员或者自行到前台点餐和支付账单,现在只要扫一扫桌面的二维码即可。
第二,小程序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往大部分品牌及线下门店运营者使用过App类的应用软件工具,App需要用户自行下载、安装,而小程序无须下载、安装,一键即可使用,如扫码打开小程序,即可实现购物和结算支付。小程序与微信支付的结合,节约了用户的时间,用户扫码购买以后自动跳转微信支付,无须再选择支付方式。同时,使用过的小程序可在小程序历史菜单中找到,相当方便,实现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第三,小程序有更多的应用场景。随着新零售行业的出现,微信小程序在实体店的应用更为丰富。如将代驾小程序放在酒吧、餐厅的餐桌上,用户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预约代驾。在公交站边,用户扫一扫公交车小程序即可查询公交车信息并且实时了解公交车何时进站(如下图)。用户通过大众点评小程序可以搜索到附近餐厅,完成预约、点餐、在线支付,省去排队等位、排队支付账单等麻烦。除以上使用场景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汽车保养小程序预约修车、通过美容小程序预约美容等。
第四,小程序提供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小程序除了有丰富的流量入口、良好的用户体验及丰富的使用场景外,还能为商家提供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如分销、拼团、秒杀、推送消息、推送优惠券、关联公众号、分享好友、分享微信群等,它们极大地解决了企业的营销难题及客户传播的问题。
小程序的发展趋势猛烈、发展机会和空间大有可为,但其发展依旧可能出现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5点。
第一,无法实现全功能完全替代App。由于小程序的限制,小程序无法实现全功能。如“12306”App可实现票务订购功能,而其小程序仅可实现查询等功能。“滴滴出行”App可实现实时查看约车司机的地理动态和投诉等功能,小程序仅可实现较常用的约车及支付功能。“大众点评”App可实现查看餐厅评价、查看视频等功能,而小程序提示用户要想查看更多评价,需要下载App,如下图。
第二,无法跳出微信生态圈,存在潜在运营风险。由于小程序属于微信生态圈的一部分,小程序的营销传播局限于微信这个超级App内,小程序的开发、营销等需要遵循微信平台的规则,因而受到某些方面的限制。如最初小程序不能分享至朋友圈、入口隐秘、入口少等。由于移动互联网发展飞快,媒体更新换代、App用户流失等危机的存在,企业与商家享受微信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受限于微信的发展与政策。
小程序只能在微信上被打开和使用,非常依赖微信平台。伴随红利期的消逝,目前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大幅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样是去中心化分发的小程序,随着数量越来越多,甚至可能出现打开率下降的困境,后入局的小程序曝光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在微信平台之外也无法搜索小程序,这无疑增加了企业潜在的运营风险。
第三,去中心化分发,马太效应越发明显。由于微信官方采取去中心化的分发方式,官方不提供流量主动推荐平台内小程序,小程序十分依赖运营者的自主流量。长此以往,部分大账户会垄断平台大部分流量,最终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类似于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粉丝大部分集中在几百个微信大号中,这些大号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粉丝,几乎每条推送都能轻松获得“10W+”阅读量,但是绝大部分的公众号粉丝数超过十万人都非常困难“10W+”阅读量只是普通公众号运营者的美好愿望。
第四,盲目开发,增加企业试错成本。小程序的火爆,无疑让互联网从业者看到了新的风口。虽然无锡小程序开发标准清晰,表面上看起来降低了企业开发App的成本,但是很多企业本来不需要开发App即可维持正常的业务运转,他们只需要入驻成熟的App或使用现有技术即可,如餐饮行业大可使用一些现有的等位叫号软件,即可提高餐厅的服务效率,基本不需要单独开发专门的小程序,但是目前伴随着小程序的火热,很多企业担心错过风口,准备开发自有小程序,但由于小程序刚刚兴起,市场上短期内缺乏开发人才和开发经验,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试错成本。
第五,“小程序小”的烦恼。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实验来快速检验产品或方向是否可行,被称为“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小程序无疑很好地印证了“最小化可行产品”,企业通过小程序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然而,伴随着技术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用户会有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需求,小程序是按照快速迭代的要求,逐步满足用户需求,被越做越“大”,发展成一个功能复杂的应用,还是继续保持用完即走的工具定位,忍受因满足不了用户需求导致的部分用户流失?这可能是一个深刻的悖论:如果要做大小程序,就违反了微信当初对小程序的定位,变成一个复杂系统;如果不做大,可能小程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变化的需求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雨辰互联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21576号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938号